理赔知识
等待期内身体出问题,保险能赔吗?
许多消费者都知道保险有个等待期,等待期内出保险事故是不赔的。但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,等待期内身体出了异常,并不一定会导致不赔,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什么是等待期?官方的解释是这样的:保险合同在生效的指定时期内,即使发生保险事故,受益人也不能获得保险赔偿。一般情况下,等待期是从合同生效的那天起开始计算的。
每个险种的等待期都会有所差异,主要看看四大险种:重疾险的等待期一般是90至180天,百万医疗险的等待期一般是30至60天,定期寿险的等待期一般是90至180天,意外险没有等待期,大多数在投保的次日生效,但也有一些是几天后才生效。
此外,保证续保的医疗险,除了首次投保有等待期,续保时一般没有等待期。而如果是买保险后发生意外导致伤害,都是没有等待期的。
那为什么保险公司要设置等待期呢?
原因很简单,为了防止骗保和不符合健康告知的带病投保。说实话,很多人是等到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,才考虑去买保险,想着出险就能获得一笔赔偿金,如果不设等待期,那么大家都会在身体出问题时去买保险。要是不能筛选出身体健康或只有小毛病的人群,并对风险进行精准定价的话,保险公司的经营是无以为继的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设置等待期对消费者也是有利的。不设等待期的话,保险公司赔得多,成本就上去了,那么消费者交的保费自然也高。
现在再看关键问题,等待期内出现异常,可能只是小毛病,也或许是确诊了某种大病。那保险究竟还赔吗?
对于这种情况,不同的险种、不同的保险公司有不一样的规定。
我们再看四大保障型险种分别是什么情况:
1.重疾险
如果等待期内生病,重疾险的影响最大。一般有下面两种情况:
一是等待期内确诊重疾。那么,不管在投保前知不知道,都无法获赔。
二是等待期内出现相关症状。比如像结节、息肉等,还没到确诊重疾程度,在等待期过后才确诊重疾,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。如果症状跟之后确诊的疾病有关联的话,理赔会麻烦一些;要是没有关联,那么理赔的概率就比较高。
重疾险的等待期赔付条款,大致有3种类型:
一是等待期内因非意外原因,导致初次患保险合同所定义的重疾(以被保人自出生后首次出现约定重疾的症状体征为准),不赔;二是等待期内因非意外的原因,确诊初次发生合同约定重疾(以被保人自出生起第一次经医院确诊患有某种疾病为准),不赔;三是等待期内因非意外原因,经医院确诊为合同约定重疾,不赔。
后两类只要等待期内没确诊,即便出现了相关症状,还是有很大的赔付概率,条款要求相对宽松;而第一类就很严格,看重首次发病的时间,如果在等待期内有了重疾的相关症状,就无法获赔 。
那么,如果等待期内确诊了中症或轻症,一般有3种处理方法:
一是返还保费或现金价值,合同终止;二是后续不提供轻中症保障,合同继续有效(即等待期后确定的疾病,轻中症不赔,重疾要赔);三是该疾病除外,合同继续有效(即等待期后确定的其他病症,无论轻中重,都可赔付)。
以此可见,第三种处理方式对消费者来说是最好的。
2.医疗险
在健康告知方面一向都很严格。部分产品规定,在医疗险的等待期内,身体出现异常或确诊了疾病,这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不能报销。但是合同仍然有效,等待期后因其他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用,达到免赔额标准后,仍然可以报销。
但也要看清楚条款对其他疾病有无限制,有的产品规定等待期内确诊癌症的话,保险公司不赔,且终止合同。
3.定期寿险
责任很简单,只以身故作为赔付条件。但如果在等待期内,因疾病而身故的话,那么寿险是不赔的,通常会退还已交保费,同时终止合同;但如果是意外导致身故,则可以获得理赔;除此之外,在等待期内查出什么异常或确诊了什么重疾,对寿险本身的理赔没有任何影响。
4.意外险
由于意外伤害具有不可预知性, 没有等待期,一般投保后的次日零时或者几天后生效,只要是在合同生效后出险,符合条款要求,就能获赔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意外险外,其他险种的等待期都比较长,像医疗险的最短也要30天。所以很多人对等待期比较紧张,因此容易陷入2个误区。
误区一、等待期内不能去医院
如果只做普通的身体检查,一般建议过了等待期再去,如果检查出什么异常,那么就会影响理赔了。但如果身体严重不适,千万不要为了熬过等待期而不去医院,万一病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,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吗?
误区二、等待期内健康异常,要补充健康告知
补充健康告知,是保险公司为投保时未如实告知的客户提供的一种补救措施。如果在投保时已经履行了“如实告知”的原则,即使等待期内发生告知中的一些疾病,也无需向保险公司补充。
那么,我们如何避免等待期内出险呢?一是在产品的保障内容、保费差不多的情况下,可以优先选择等待期短的产品;二是选条款宽松的产品;三是趁早买好保险。
什么是等待期?官方的解释是这样的:保险合同在生效的指定时期内,即使发生保险事故,受益人也不能获得保险赔偿。一般情况下,等待期是从合同生效的那天起开始计算的。
每个险种的等待期都会有所差异,主要看看四大险种:重疾险的等待期一般是90至180天,百万医疗险的等待期一般是30至60天,定期寿险的等待期一般是90至180天,意外险没有等待期,大多数在投保的次日生效,但也有一些是几天后才生效。
此外,保证续保的医疗险,除了首次投保有等待期,续保时一般没有等待期。而如果是买保险后发生意外导致伤害,都是没有等待期的。
那为什么保险公司要设置等待期呢?
原因很简单,为了防止骗保和不符合健康告知的带病投保。说实话,很多人是等到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,才考虑去买保险,想着出险就能获得一笔赔偿金,如果不设等待期,那么大家都会在身体出问题时去买保险。要是不能筛选出身体健康或只有小毛病的人群,并对风险进行精准定价的话,保险公司的经营是无以为继的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设置等待期对消费者也是有利的。不设等待期的话,保险公司赔得多,成本就上去了,那么消费者交的保费自然也高。
现在再看关键问题,等待期内出现异常,可能只是小毛病,也或许是确诊了某种大病。那保险究竟还赔吗?
对于这种情况,不同的险种、不同的保险公司有不一样的规定。
我们再看四大保障型险种分别是什么情况:
1.重疾险
如果等待期内生病,重疾险的影响最大。一般有下面两种情况:
一是等待期内确诊重疾。那么,不管在投保前知不知道,都无法获赔。
二是等待期内出现相关症状。比如像结节、息肉等,还没到确诊重疾程度,在等待期过后才确诊重疾,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。如果症状跟之后确诊的疾病有关联的话,理赔会麻烦一些;要是没有关联,那么理赔的概率就比较高。
重疾险的等待期赔付条款,大致有3种类型:
一是等待期内因非意外原因,导致初次患保险合同所定义的重疾(以被保人自出生后首次出现约定重疾的症状体征为准),不赔;二是等待期内因非意外的原因,确诊初次发生合同约定重疾(以被保人自出生起第一次经医院确诊患有某种疾病为准),不赔;三是等待期内因非意外原因,经医院确诊为合同约定重疾,不赔。
后两类只要等待期内没确诊,即便出现了相关症状,还是有很大的赔付概率,条款要求相对宽松;而第一类就很严格,看重首次发病的时间,如果在等待期内有了重疾的相关症状,就无法获赔 。
那么,如果等待期内确诊了中症或轻症,一般有3种处理方法:
一是返还保费或现金价值,合同终止;二是后续不提供轻中症保障,合同继续有效(即等待期后确定的疾病,轻中症不赔,重疾要赔);三是该疾病除外,合同继续有效(即等待期后确定的其他病症,无论轻中重,都可赔付)。
以此可见,第三种处理方式对消费者来说是最好的。
2.医疗险
在健康告知方面一向都很严格。部分产品规定,在医疗险的等待期内,身体出现异常或确诊了疾病,这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不能报销。但是合同仍然有效,等待期后因其他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用,达到免赔额标准后,仍然可以报销。
但也要看清楚条款对其他疾病有无限制,有的产品规定等待期内确诊癌症的话,保险公司不赔,且终止合同。
3.定期寿险
责任很简单,只以身故作为赔付条件。但如果在等待期内,因疾病而身故的话,那么寿险是不赔的,通常会退还已交保费,同时终止合同;但如果是意外导致身故,则可以获得理赔;除此之外,在等待期内查出什么异常或确诊了什么重疾,对寿险本身的理赔没有任何影响。
4.意外险
由于意外伤害具有不可预知性, 没有等待期,一般投保后的次日零时或者几天后生效,只要是在合同生效后出险,符合条款要求,就能获赔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意外险外,其他险种的等待期都比较长,像医疗险的最短也要30天。所以很多人对等待期比较紧张,因此容易陷入2个误区。
误区一、等待期内不能去医院
如果只做普通的身体检查,一般建议过了等待期再去,如果检查出什么异常,那么就会影响理赔了。但如果身体严重不适,千万不要为了熬过等待期而不去医院,万一病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,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吗?
误区二、等待期内健康异常,要补充健康告知
补充健康告知,是保险公司为投保时未如实告知的客户提供的一种补救措施。如果在投保时已经履行了“如实告知”的原则,即使等待期内发生告知中的一些疾病,也无需向保险公司补充。
那么,我们如何避免等待期内出险呢?一是在产品的保障内容、保费差不多的情况下,可以优先选择等待期短的产品;二是选条款宽松的产品;三是趁早买好保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