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保知识
一年保险预算多少合适? 这3个思路值得参考
在买保险这件事上,很多人问的第一个问题,不是应该买什么、怎么买,而是问一年要花多少钱,预算多少合适。问题很简单,但答案却不简单,也没有标准答案。原因不难理解,每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是不一样的,这意味着他们能够用于保费支出也有差异。何况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价格也不同,就算是同款保险产品对于不同年龄群体保费价格也是不一样的。那一年保险预算多少合适?以下3个思路值得参考。
思路一、家庭保险配置“双十原则”
如果你对保险行业有一定了解,或者你就是保险业内人士,相信对买保险“双十原则”不会感到陌生。
第一个“十”:是指家庭或个人的年缴保费,占年收入的10%左右;第二个“十”:是指家庭或个人购买的保额,要达到年收入的10倍。
也就是说,每年交的保费要占10%的年收入,保额达到10倍的年收入。
虽说双十原则初步解答了“一年保险预算多少合适”这个问题,我们只需要了解个人或家庭年收入是多少,就能初略计算出保额与保费。但其也有局限,它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个人或家庭的财务情况和保障需求,针对意外险、医疗险、重疾险、寿险乃至理财险的保险组合没有精准规划。
思路二、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原则
这是国外传过来的家庭资产配置原则,被公认为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分配方式之一。
该原则是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资金账户,各个账户作用不同,投资渠道也不相同。
按照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原则的建议比例如下:
第一个账户为10%的家庭年收入,这笔钱被定义为家庭要花的钱,主要用于未来3-6个月的生活费,属于短期消费。
第二个为20%的家庭年收入,被定义为家庭保命的钱,主要用于家庭一年保费支出,包含了全家人投保意外险、重疾险等保障类险种的费用,属于专款专用。
第三个为30%的家庭年收入,被定义为家庭生钱的钱,主要用于投资股票、基金、房地产等的开销,属于为家庭创造收益。
第四个为40%的家庭年收入,被定义为保本升值的钱,主要用于可投资信托、债劵的开销,属于为保本升值收益。
这个原则适合的是中高收入家庭的资产配置,但中等偏下收入的中国家庭可能不是很适合套用。比如,家庭短期开销部分10%的占比有点低,假设一个家庭年收入有20万元,生活开销一年2万元,并不现实。而全家人买保险要花4万元,占比也偏高。
思路三、年结余原则
家庭年结余原则是指保费支出应该用家庭年结余部分来承担,意思是家庭年收入减去家庭每年刚性支出生活费、伙食费、房贷车贷房租、交通出行费等,剩下来可支配的钱。
用家庭年结余来计算家庭年保费支出占比的好处在于,有效保证不会给家庭造成太沉重的保费压力,同时实现在最大限度经济条件下买到自己需要的险种和对应保额。
设想一下,家庭年收入和支出相减后,余下的钱为负数,入不敷出,那么这样的经济条件要配置上完整的保险产品就不太合适了。相反,家庭年收入和支出相减后有盈余,那就可以筹备配置保险的事项。由于不同家庭的富裕程度不一样,购买同一款保险,也会因为各自的实际情况不同,在保障时间长短、保额等要素的选择上也不一样。
而且我们还得知道,在投保医疗险、重疾险、寿险时,除了保额之外,投保人的年龄、性别,健康状况,都会影响保费价格。
因此,在年结余原则的基础上,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,切不可盲目跟风,影响家庭日常生活。
以下是个实际的案例:
24岁的王先生初入职场,假设他60岁退休,其家庭身份和资金情况会随着不同阶段发生变化。
刚踏入社会时,工资较低,年结余也比较低,因此年保费支出应该控制在约10%的年结余。假设王先生年结余有2.5万元,那么他可以花2500元用于给自己配置保险。
此时的配置理念应该是:暂不用当家庭经济支柱,只要照顾好自己就行,需要为自己配置上意外险、医疗险、重疾险,抵御生活和工作中潜在风险。
几年时间过去,王先生事业迎来上升期,工资待遇高了很多,也有了一定储蓄,同时可能结婚生子,那这时其保险配置由个人转变到家庭,就要给一家三口配置保险。
王先生两夫妇需要配置意外险、医疗险、重疾险,他本人此时成为家庭经济支柱,还要考虑配置一份寿险,而孩子则需要配置意外险、医疗险、儿童重疾险。这时年保费支出要适当调高,控制在10%-15%的家庭年结余。比如家庭年结余是8万元,最多花费1.2万元来为家庭配置保险。
又十多年过去了,王先生步入中年,房贷车贷也还得差不多了,资产累积不断增加,生活质量越来越高。
这个阶段的保险配置理念跟十多年前差不多,但还要额外考虑,自己有个闪失,未来家人的生活及养老问题、小孩的教育问题。那么保费支出占比要有所增高,应该控制在15%的家庭年结余是比较合适的。
当然,我们配置保险也不能完全照抄作业,在配置过程中,要结合家庭需求和实际经济情况。
思路一、家庭保险配置“双十原则”
如果你对保险行业有一定了解,或者你就是保险业内人士,相信对买保险“双十原则”不会感到陌生。
第一个“十”:是指家庭或个人的年缴保费,占年收入的10%左右;第二个“十”:是指家庭或个人购买的保额,要达到年收入的10倍。
也就是说,每年交的保费要占10%的年收入,保额达到10倍的年收入。
虽说双十原则初步解答了“一年保险预算多少合适”这个问题,我们只需要了解个人或家庭年收入是多少,就能初略计算出保额与保费。但其也有局限,它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个人或家庭的财务情况和保障需求,针对意外险、医疗险、重疾险、寿险乃至理财险的保险组合没有精准规划。
思路二、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原则
这是国外传过来的家庭资产配置原则,被公认为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分配方式之一。
该原则是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资金账户,各个账户作用不同,投资渠道也不相同。
按照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原则的建议比例如下:
第一个账户为10%的家庭年收入,这笔钱被定义为家庭要花的钱,主要用于未来3-6个月的生活费,属于短期消费。
第二个为20%的家庭年收入,被定义为家庭保命的钱,主要用于家庭一年保费支出,包含了全家人投保意外险、重疾险等保障类险种的费用,属于专款专用。
第三个为30%的家庭年收入,被定义为家庭生钱的钱,主要用于投资股票、基金、房地产等的开销,属于为家庭创造收益。
第四个为40%的家庭年收入,被定义为保本升值的钱,主要用于可投资信托、债劵的开销,属于为保本升值收益。
这个原则适合的是中高收入家庭的资产配置,但中等偏下收入的中国家庭可能不是很适合套用。比如,家庭短期开销部分10%的占比有点低,假设一个家庭年收入有20万元,生活开销一年2万元,并不现实。而全家人买保险要花4万元,占比也偏高。
思路三、年结余原则
家庭年结余原则是指保费支出应该用家庭年结余部分来承担,意思是家庭年收入减去家庭每年刚性支出生活费、伙食费、房贷车贷房租、交通出行费等,剩下来可支配的钱。
用家庭年结余来计算家庭年保费支出占比的好处在于,有效保证不会给家庭造成太沉重的保费压力,同时实现在最大限度经济条件下买到自己需要的险种和对应保额。
设想一下,家庭年收入和支出相减后,余下的钱为负数,入不敷出,那么这样的经济条件要配置上完整的保险产品就不太合适了。相反,家庭年收入和支出相减后有盈余,那就可以筹备配置保险的事项。由于不同家庭的富裕程度不一样,购买同一款保险,也会因为各自的实际情况不同,在保障时间长短、保额等要素的选择上也不一样。
而且我们还得知道,在投保医疗险、重疾险、寿险时,除了保额之外,投保人的年龄、性别,健康状况,都会影响保费价格。
因此,在年结余原则的基础上,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,切不可盲目跟风,影响家庭日常生活。
以下是个实际的案例:
24岁的王先生初入职场,假设他60岁退休,其家庭身份和资金情况会随着不同阶段发生变化。
刚踏入社会时,工资较低,年结余也比较低,因此年保费支出应该控制在约10%的年结余。假设王先生年结余有2.5万元,那么他可以花2500元用于给自己配置保险。
此时的配置理念应该是:暂不用当家庭经济支柱,只要照顾好自己就行,需要为自己配置上意外险、医疗险、重疾险,抵御生活和工作中潜在风险。
几年时间过去,王先生事业迎来上升期,工资待遇高了很多,也有了一定储蓄,同时可能结婚生子,那这时其保险配置由个人转变到家庭,就要给一家三口配置保险。
王先生两夫妇需要配置意外险、医疗险、重疾险,他本人此时成为家庭经济支柱,还要考虑配置一份寿险,而孩子则需要配置意外险、医疗险、儿童重疾险。这时年保费支出要适当调高,控制在10%-15%的家庭年结余。比如家庭年结余是8万元,最多花费1.2万元来为家庭配置保险。
又十多年过去了,王先生步入中年,房贷车贷也还得差不多了,资产累积不断增加,生活质量越来越高。
这个阶段的保险配置理念跟十多年前差不多,但还要额外考虑,自己有个闪失,未来家人的生活及养老问题、小孩的教育问题。那么保费支出占比要有所增高,应该控制在15%的家庭年结余是比较合适的。
当然,我们配置保险也不能完全照抄作业,在配置过程中,要结合家庭需求和实际经济情况。